二十一届“十佳”事迹连载(一):王邦勇
时间:2018/3/20 来源:金福祥 点击:383
 
    王邦勇,现年39岁,2005年3月进厂,现在是纺纱车间细纱工序的一名机修工。
 
    刚到金福祥公司工作之初,他是一名成包工。当时年轻的王邦勇虽然个头不高,但爆发力极强,每天的成包任务总是率先完成。与人为善的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总是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工友。由于表现突出,头脑灵活,悟性较高,他被领导调到了设备线上,成为了一名络筒工序的跟班机修工。他深知被调到这个岗位上,是领导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更是领导对他的期望。于是他发奋学习修理技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他基本掌握了络筒机的维修技术。2012年,梳棉工序进行清梳联改造,王邦勇第一次受于重任,被调到了梳棉工序参与了清梳联设备的改造。半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梳棉机的维修技术,而且对清梳联一整套生产工艺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2013年,公司投入上百万元购回了四台自动络筒机。王邦勇又一次被领导从梳棉工序抽调到络筒工序,参与整车安装。四台络筒机全部是气、电、机、仪一体化的意大利原装进口设备,这对于维修人员们来说是一次挑战。王邦勇对自己说:洋设备不可怕,只要肯钻研,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于是,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他就学会了维修处理一般故障,具备了驾驭洋设备的能力,师傅对他赞不绝口。
 
    2017年春节过后,公司再一次投入上百万元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车间成立了相应的改造专班,由王邦勇带头负责,全程陪同经纬的师傅们一起逐台进行改造。经纬公司生产的集落细纱机技术是成熟的,但在改造集落设备性能的技术上还有待完善。于是,在改造试车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在师傅们观察设备和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王邦勇通过手机下载的技术资料反复的琢磨、思考。在机台旁,他一站就是半天,一蹲就是两个小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况,研究解决办法。王邦勇经过一天24小时的跟踪观察,发现改造后的设备在定长度落纱钢领板下降后没有恢复到始纺的位置,再开车时就会出现较多的断头。查清问题后,王邦勇提出建议不按定长度落纱,改为三自动满管落纱。经调试,发现效果特别明显,大大降低了落纱后断头几率。经纬的师傅们伸出大拇指称赞道:“王邦勇真厉害,我们都没查出来的问题都被你解决了。工匠精神,工匠技术,金福祥的员工是好样的!”
 
    在改造设备近三个月里,王邦勇是白加黑连轴转。一天中午,他正在调试设备时,读小学二年级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来告知其儿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将头碰伤,要求家长马上赶过去处理。王邦勇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心急如焚,但手头的工作又关乎整个车间的安全生产。王邦勇内心挣扎了许久,满怀心疼而又急切地给自己的爱人打了电话……一个小时以后,机台改造完成。王邦勇赶到医院,得知孩子的伤口缝了七针时,他看了看儿子额头上那足足有3公分的伤口,既心疼又自责。这时,车间的刘主任打来电话告诉他刚才调试的机台成功了。此时听到传来的喜讯,王邦勇既喜悦又愧疚。对他来说,这个经历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也让他更加明白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作为。
 
    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说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王邦勇而言,成绩和荣誉虽已属于过去,但他的幸福和光明就在眼前。愿我们都有着像王邦勇一样爱岗敬业、担当有为的精神,携起手来,同甘共苦,阔步向前,为创造金福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返回上页】